1964年新墨西哥州巴登紀念醫院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垂直層流潔凈手術室,采納了當時電子行業先進的單向流送風系統,隨后世界各國紛紛效仿,垂直層流(單向流)潔凈手術室幾乎風靡全球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、醫療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認知的理性,近十年來單向流潔凈手術室的功效受到質疑、其應用的合理性被審視。一個新的技術概念在逐步形成,即手術室并非潔凈室,盡管手術室的空調系統有壓差、有空氣過濾器、有換氣次數。
層流(單向流)通風的手術室有傾向較高感染率風險的趨勢德國國家醫院監查系統KISS在克瑞斯汀·布蘭德(Christian Brandt)博士的主持下,對德國55 年醫院中的 63 個外科部門總計 99230 例手術,進行垂直層流對手術部位感染率影響程度的研究,多變量分析結果:確認層流通風的手術室有傾向較高術后感染風險的趨勢。
普通高效過濾器只能過濾微生物而不能滅菌。實際應用中,過濾器本身成了微生物生長的溫床和污染源。細菌、真菌等微生物在過濾器上繁殖、生長并穿透過濾器引發嚴重的二次污染
計算機模擬顯示 150 次 /h 換氣比 20 次 /h 落入手術切口的粒子數要高。1998年美國ASHRAE用計算機模擬 160 種手術室配置,收集了 1290 萬個實驗數據,表明 150 次 /h 換氣次數(風量 20376m3/h)的送風天花比 20 次 / 時換氣次數落入手術切口的粒子數幾乎高 1倍。全室層流,斷面風速0.15 m/s 仍不能消除手術切口上部污染。美國不認同潔凈技術降低術后感染的作用,并不十分相信空氣潔凈技術對降低術后感染率的過大作用。歷時 6年的爭辯,美國統一了醫療機構環境控制的不同觀點與措施,同時承建商與醫療機構取得共識,最終出臺了ANSI/ASHRAE/ASHE 170-2008 標準《醫療設施的通風》,回避潔凈技術概念和潔凈度。
潔凈室的基本要素
壓差(壓力梯度)、空氣過濾系統、足夠的凈化風量、氣流組織。高級別的潔凈室通常采用單向流的氣流組織形式。潔凈度愈高、環境受控的質量愈高,產品質量愈好。以上描述不難看出:單向流空氣處理系統有傾向較高感染率風險的趨勢,也就是說潔凈度愈高,感染率風險愈大,這與潔凈室的技術概念正好相反,無法解釋。
減少手術術后感染風險是評價手術的重要指標。眾所周知(醫學界),人體自身的菌群是患者的主要感染源。國內臨床實踐早已證明,只要嚴格執行手術消毒滅菌規程,普通無菌手術室的切口感染率可控制在 1% 以內。手術室采用投資大、能耗高的單向流空氣處理系統其實是一個“技術誤區”。
醫療受控環境 — — 具備舒適性、無菌、控制氣味,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內感染的危險。
多少年來,沒有最終證據表明潔凈技術能減少整體手術部位的感染風險。相反,單向流空氣處理系統不適合手術室,已被新的醫學實踐所證實,成為不用辯駁也無需應答的事實。單向流潔凈手術室誕生地的美國,50 年后美國拋棄了“潔凈”概念,落實在醫療設施的“通風”。
這不能不引起潔凈行業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視。造價高、能耗大、效果不佳的單向流空氣處理系統終究會被醫療應用領域淘汰。